新学期伊始
陈艺文、全红婵
以新生身份到广州高校报到
在赛场上屡获殊荣的她们
如今在校园中开启了新身份
【陈艺文】
期待“普通校园生活”
学业与全运备战两手抓
“这是我的华南理工学生卡,怪好看的!”手持崭新的学生卡,陈艺文语气中难掩兴奋。9月7日,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和双人3米板“双金得主”、国际级运动健将陈艺文,现身华南理工大学办理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报到手续。
“4月份在国外比赛时,知道自己被华工录取了,当时特别激动!”陈艺文表示,这份研究生录取通知早已成为她的期待。“我们运动员的校园经历太少了,希望能感受一下普通的校园生活。”
距离十五运会开幕仅剩两个月,作为广东籍运动员,陈艺文当前的重心无疑是赛事备战。
从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走出的陈艺文透露了自己的“封闭训练生活”——早上8点左右起床,上午一半专项训练、一半体能训练,下午是水上专项,一直到晚上7点,每天训练结束后会有固定的康复治疗时间。
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3米板决赛上京海配资,陈艺文夺得金牌
谈及十五运会目标,陈艺文思路清晰:“主要还是力保女团(夺金),单项的话就尽力去拼。”在她看来,真正的“夺冠障碍”在于心理——“还是临场发挥和心态问题,比赛时能不能稳住,很关键”。
即便备战紧张,陈艺文仍坚持“训练与学业不偏废”。“只要有课肯定会去上,非比赛时间遇到考试,也能向队伍请假。但如果赶上比赛,那肯定还是以比赛为主。”这种平衡,早已成为她多年运动员生涯的习惯。
报到当日,陈艺文便计划与她的研究生导师——华工体育学院院长樊莲香教授深入交流,并参与其召集的新学期第一次组会。
结束组会后,陈艺文跟着导师参观了华工校园,完备的体育场地和设施,特别是环境一流的游泳馆让她印象深刻。谈及退役后的规划,陈艺文有着明确的目标:“很喜欢这里的校园环境,希望能在华工留校授课,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成长经验传授给大学生。”
她坦言,虽因训练交集不多,未曾与同为中山籍的苏炳添深谈,但对方“高校执教”的路径,给了她很大鼓舞:“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机会,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。”
作为体教融合的“亲历者”,陈艺文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:“有很多体校的小朋友会忽视文化课,以前甚至有人觉得‘练体育就不用读书’。但体教融合后,能让运动员更好地跟上文化课,避免到了大学后‘脱节’。”
她以自身经历为例,“训练累的时候,上课能让我抽离出来,获得不一样的状态,在另一个领域提升自己,反而更能解压”——这种“体育+学业”的双重成长,正是她希望传递给更多年轻运动员的经验。
【全红婵】
院长苏炳添牵头
定制专属培养方案
9月13日,奥运冠军全红婵将正式到暨南大学报到,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。
今年2月,暨南大学公示2025年优秀运动员保送拟录取名单通知,全红婵在列。拟录取名单显示,跳水运动员全红婵拟就读运动训练专业,运动等级为国际级运动健将。
对于全红婵这类顶尖运动员的培养,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,同样是运动员出身的苏炳添曾明确表示:“我们将针对全红婵这类特别优秀的国家运动员,采取特别的培养模式。以后会成立一个专门的二沙精英班,针对我们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指导学习。”
考虑到运动员的特殊需求,暨南大学为全红婵提供了弹性学制,最多能延长至8年时间,让她能够随时补课,训练比赛也不耽误学习。
在课程方面,全红婵将学习运动生物力学、运动心理学、媒体素养等科目,涵盖专业技术、心理心态等。
其实,全红婵并非首位进入该校的跳水奥运冠军 —— 她的师兄谢思埸、陈艾森均为暨大校友。此外,苏炳添、吴瑞庭、严海滨等多位奥运健儿也都曾在此求学。
目前,全红婵正在为11月的十五运会做准备。她也将带着奥运冠军的光环与期待,在暨南大学开始人生中新的一跳。
从奥运领奖台到高校校园
两位跳水冠军
正以新身份开启人生新程
未来
她们将在全运会赛场与大学课堂间
继续“双线作战”
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
来源:全运广州京海配资
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